日前,一位前輩專程到Hands Up參觀,彼此相談甚歡,其實也算不上相談,主要是我聽他說話。 當他剛進門時,乍看之下只是一個普通老人, 卻很難想像眼前這位不太起眼的老前輩,說起話來聲如巨鐘、 眼光炯炯有神,對話過程神采飛揚、熱力十足, 一點也不像已經60歲。
最令人吃驚的是,他是透過Facebook留言找上我的, 我想以60歲的標準去看,應該沒多少人有他這樣的學習能力。 別說60歲,有些40~50歲的長輩連打字可能都不太會, 因為多半有老花眼,所以不喜歡用電腦, 因此這位前輩著實令我敬佩。
先說說前輩的簡單資歷吧,13歲的時候就離家, 一個人從南部流浪到台北,據他所說,正是這段流浪的過程, 訓練了他如何在街頭混飯吃的本事。肚子餓了,該怎麼止饑; 想睡覺了應該找什麼地方窩著;全身髒兮兮的時候該怎麼處理, 都有他的解決辦法,也因此讓他有非常過人的求生意志。
到了台北之後,先在一家餐廳打工, 此時就展現了他過人的生意頭腦。他說,餐廳前端的服務, 最重要的其實是「點菜」,但當時很多餐廳都忽略了這點, 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餐廳也不重視。因此, 雖然他是餐廳最菜的菜鳥,但因為他注意到了「點菜」 的服務會決定一家餐廳的收入狀況,以及顧客滿意度, 因此他特別要求自己在這方面用心。
比方說,當客人進入餐廳,通常會問:「今天有什麼好吃的?」 或是「你們餐廳的拿手菜是什麼?」這時候, 多數的點菜服務人員只會千篇一律的回答你:「喔, 我們餐廳的菜都很好吃」、「恩,今天我們特價餐點是這個」、「 這個、那個..這幾道菜比較多人點,看你覺得如何」
但前輩看到這個,覺得如此並沒有解決顧客的問題, 反而還把問題丟回了給顧客。於是他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做法。 當顧客這麼問他時,他會反問客人:「你今天喝不喝酒?」 如果客人喝酒,他就會告訴他:「既然要喝酒,我建議這三道菜( 此時手指著菜單上的菜名)先配做下酒菜,搭配起來滋味非凡, 是本店喝酒的客人必點的佳餚;接著幫你出這四道熱炒, 加上一鍋熱湯,這樣的搭配我覺得最適合」
通常當他這麼建議,顧客都會順著他的推薦而點菜, 這麼一來就形成了三個好處:
第一,他等於掌控了餐廳的菜餚內容,當越多顧客喜歡他的推薦, 他對餐廳營業額的變化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;
第二,因為越多人需要他的推薦, 因此餐廳領班也開始重視這位不起眼的小毛頭,他的薪水開始增加;
第三,他甚至會用心到留意顧客吃剩的菜餚, 尤其是他推薦的如果客人走的時候還剩很多, 他會一個人端到廚房去,偷偷吃幾瓢羹, 去揣摩箇中的酸甜苦辣變化,並給予廚房的廚師意見。
這裡想提醒大家,前輩那個年代,廚房的師傅是最大的, 別說是像他這種小毛頭去講,就是領班、老闆去講東講西, 大概廚師就開始跟你拿翹甚至不幹了, 然而他能做到讓廚師願意聽他說話,願意配合改變一些口味, 絕對不是容易的事。也因為他的「點菜」工夫越來越到家, 甚至大大影響了一整批老顧客到餐廳來就指名要他服務,最後, 另一間更大的餐廳聞風而來,隨即就把他挖角過去。
「當時,我的薪水是一個月4,000元,但對方挖角我過去, 開價就是6,500元,但我第一個月表現很好, 實際拿到的薪水是8,500元,當時領班拿的薪水也不過12, 000元而已。」前輩回憶道。
聽到這個故事時,我不禁興奮的跟前輩說:「您的這觀念, 完全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設計思考呢! 早期的服務業都是由內而外的服務觀點, 您卻是很早就注意到由外而內的服務邏輯,真是了不起」
好吧,最了不起的是前輩的回應:「你說的服務設計, 我上次看過一本書叫<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
>,
「服務設計」、「社群」、「聚會」, 這三個關鍵詞讓我張大了嘴巴嚇好大一跳!
「這完全不該是60歲的前輩會說出來的話啊啊啊啊~~」 我心中偷偷地大聲吶喊。
接著更有意思了,他開始跟我聊Peter M. Senge的名著<第五項修煉>,以及許多關於行銷、 管理的書本內容,還提到他對於「服務」的實務見解,該如何落實, 如何設計,如何行銷,通通都用他的實作經驗分享讓我知道。
再說一次,他是個60歲的長者,操著流利的台語, 因為最近摔傷了膝蓋韌帶一跛一跛的,服裝穿著普通, 如果你在路邊見到他,絕對不會想像得到,他的經驗、人生閱歷、 智慧,像一本活生生的經典寶書,越聽越讓人驚奇, 越聽越讓人感到興味盎然。
最後因為我要忙著服務其他人的到訪,於是只能不捨的送走了前輩。 在離開前,他告訴我,他在大陸開了一個中小型的娛樂城, 裡頭有按摩、SPA、保齡球、KTV等...娛樂休閒設施, 造價3億元,而關於這段故事,有機會再與我分享。
至此我終於恍然大悟,原來前輩居然是如此成功的大老闆, 貌不驚人,腦中卻藴涵無數的商業點子與智慧, 難怪會有這麼多令人訝異的對話內容,真讓人期待下次的會面, 不知又能帶給我多大的驚奇!
看著他離去的背影,心中著實有莫名的激動與敬佩。 此刻我所寫的內容,完全不及昨日他言談內容的1/10, 然而即使如此,就已經精彩萬分,令人興奮。 擁有豐富的人生歷程的他,到現在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, 找個聽得懂他爐火純青、百鍊成鋼的精華經商智慧,我何其有幸, 讓前輩專程到訪,還能與前輩對話,真是受用無窮。
現在的年輕人創業, 已經很少看到像前輩這種即使60歲卻還像個30歲的青壯年, 有著無比的想像力、熱情,以及聰明而精巧的商業邏輯, 甚至真的比許多年輕人還要懂得珍惜追求最新的知識。 如果這會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典範,那麼,身為年輕創業家的你, 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,增長自己的創業智慧呢?
聖經說:「白髮是榮耀的冠冕,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。」( 箴言16:31)
前輩的成功智慧,是他們用盡一生的苦難、挫折、心酸、掙扎, 所焠鍊而成的結晶,有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跟長輩說話, 覺得他們過時了,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,然而在我來看, 他們的人生閱歷豐富,經驗老道,如果你有機會和他們聊天, 在你的人生或創業路上,應該可以少繳許多學費。
長者的智慧,絕對值得你細細品味,相信必能帶來滿滿的收獲。
0 意見 :
張貼留言